【案例1】 某校机仪学院仪04级班学生李某,家住广东省揭东县。由于该生即将毕业,在找工作时使用的自荐表上有自己家庭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导致被不法分子所利用。11月27日上午,该生所在宿舍同学接到不明电话,电话中不法分子以重庆市公安局的名义称正在追捕罪犯,罪犯电话转接到该生所在宿舍的电话上,现在罪犯即将抓到,请同学配合将电话线拔掉,听到这样的情况,该生所在宿舍同学便拔掉了电话线。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又给该生家打电话说该生在学校遇车祸急需用钱,让其家长尽快汇款,其家长闻讯后非常焦急,立即打电话到该生宿舍询问,但由于电话线已被拔掉,加之该班11月28日下午有考试,同学多不在宿舍,故情急之下其家长便按照不法分子提供的账号汇了6900元,至中午一点多其家长才辗转与该生取得联系,发现被骗。随后,该生向学校保安科报案,并向公安局报案,其家长也向当地公安局报案,但至今没有结果。
【案例2】 据郑州某高校毕业生小王说,2月25日她到郑州市体育馆人才市场找工作,发现“深通电子元件商行”正在市场内招聘文员,便上前咨询。该商行一男子简单地询问了她几句话后,让她填写表格等候通知。
次日上午,小王接到通知――到郑州市紫荆山商务楼的一个房间进行面试。面试后,该商行主动与她签订了用工协议,要求她从3月8日起到商行上班。
拿着自己的用工协议,小王满心欢喜。但是商行一位经理却要求她交500元钱的风险抵押金,说是为了稳定员工队伍,防止新员工随意跳槽。小王交了押金,该经理还非常郑重地给她开了收条。
3月8日,小王如约到商行上班,却发现深通电子元件商行已经人去楼空,门口挤了几十位和她一样的受骗者。她和其他受骗者找到紫荆山大楼物业管理部门询问,得知该商行在大楼租期仅为20天。
据警方介绍,“深通电子元件商行”的骗人招数是这样的:首先用假身份证租赁办公场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然后到人才市场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大量的招工数量和较高的工资待遇承诺骗取求职心切的大学生及下岗职工。在招聘过程中,骗子故意把一些过程搞得似乎很正规,还主动与应聘者签订用工协议,骗取应聘者的信任,然后再顺势要求应聘者缴纳一定的费用,让其在一段时间后开始上班。就在应聘者去上班时,骗子已经人间蒸发,携款潜逃。
【案例3】 求职时留下家庭信息,可能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提供方便。警方提醒,求职者不可忽视个人信息安全。毛先生日前在贵阳家中接到一长途电话,称其在广州读大学的儿子在车祸中撞断右大腿,正在医院抢救,急需手术费5万元。张先生闻讯立即拨打儿子手机却怎么也打不通,相信真的出事了。就在此时,一个自称是儿子学校领导的人又打来电话,证实确有其事,并留下一个广州账号。毛先生连忙筹集了5万元汇过去。几小时后,毛先生终于打通儿子电话,方知上当受骗。原来,儿子不久前在网上发了一则求职应聘信息,有人自称是某公司总经理,想招聘他做兼职。儿子便将贵阳家庭情况和电话号码告诉了对方。谁知道对方招聘是假,套取家庭信息诈骗是真。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市场,通过各级各类的人才中介机构寻找就业岗位,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舞台。一些不法分子和组织觉得有机可乘,打着“人才交流”的幌,利用毕业生涉世未深的弱点,以收取报名费、中介服务费、培训费等为目的,诱使缺乏经验的毕业生受骗。
提示:在此,给广大求职毕业生提个醒: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本领。那么,要有哪些防范措施呢?
一、防止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衡。莘莘学子经过数年拼搏苦读,希望找到一个满意的用人单位一展抱负。而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常常四处奔波却迟迟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心态往往较为急躁。这恰恰给一些不轨分子和组织以可乘之机,他们往往打着为毕业生“排忧解难”的幌子,谎称能为求职者提供数量可观的用人信息,甚至作出诸如“一次交足费用,直到落实满意的工作为止”等许诺,千方百计诱骗求职者上钩。因此,从心理上筑起第一道防线,是自我保护的第一招。求职中遇到困难时,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防止因轻信而上当受骗。
二、胸有适主,了解市场。目前,社会上的人才市场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既有大型的综合性市场,也有中型的专业性就业市场和几校联办就业市场,还有校内举办的小型招聘专场等等。这类招聘活动具有针对性强、可信度好、成功率较高的特点,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首选市场。第二类是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办的人才市场。第三类是社会人才中介机构或职业介绍所开办的就业市场。后两类人才市场也可为毕业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招聘信息,甚至也举办针对毕业生的招聘专场。
需要提醒毕业生注意的是,有些人才中介机构或职业介绍所,出于赢利的目的,在商业化运作中有时会出现一此违规操作或信誉度较差的行为;而个别非法人才中介机构又是打着人才中介服务的幌子,干谋取暴利的勾当,应该格外提高警惕。